查看原文
其他

腾讯支持联合国“在线开会”,意义何在?

腾云 腾云 2020-08-23
来自专辑
腾云·产业互联网观察


美国东部时间3月3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宣布,腾讯公司成为其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并将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在线举办数千场会议活动。


联合国发布官方新闻称,“这是一项全新且创新的全球合作。”这也将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


同时,联合国75周年活动倡议目前正通过线上对话和一分钟问卷广泛征集解决方案、意见观点和担忧,以构建人们想要的未来以及需要的联合国。问卷将通过腾讯的社交、游戏、媒体、视频和广告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


本次调研中产生的观点报告将于2020年9月21日的联合国大会高级别活动上,正式提交给世界各国领导人和联合国高级官员。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你也可以提交你的观点和建议。


现在,我们想先和你聊一聊“开会”这件事。





人是热衷于开会的动物。


《荷马史诗》就是从两位半人半神的英雄“吵架”开始的。早在古风时代,古雅典就有了贵族议会制与公民大会制。亚里士多德的残稿《雅典政制》开篇提到,雅典的建城者忒修斯“在一个平等一致的基础上宣布使它们(各个部落)统一起来”。


“一致的基础”如何实现?靠开会、靠协商。


普鲁塔克在《名人传》里更是直接指出,忒修斯建城最初的动因就是各部落居住得太分散,他在召集公共集会时说道:“所有您们众人,都到这里来。”不只是古希腊,古罗马、古日耳曼人也有自己的会议制度。近代之后,中国人也逐渐意识到协商的重要性。



与历史共同发展的,是人类开会的技巧和技术。


在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议程设置中,明文规定了一些细节,例如“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对开会礼节的重视,其实也是对程序恰当、高效有序等原则的重视;人类也从未放弃过对“虚拟开会”技术的执念,科幻电影里类似的场景十分丰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贝尔实验室已经在开发“照片电话”。


可以说,会议见证了人类历史上无数重要的时刻,有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时却弥漫着战火和泪水。


当人类开会的技巧和技术越来越成熟,人类会因此紧密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面对挑战吗?在新冠疫情正威胁着全球数十万人类健康的当下,这个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引人关注。


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秘书长特别顾问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Fabrizio Hochschild-Drummond)表示:


“我们正在加强联合国75周年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并不断适应疫情环境下的诸多限制,本次与腾讯的合作恰逢其时、价值巨大。感谢腾讯对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慷慨支持。腾讯所提供的视频会议服务和对话交流平台将极大地帮助我们触及到全球更多参与者,而腾讯的技术和全球影响力对于扩展我们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腾讯对联合国75周年活动的支持树立了一个重要的榜样。”



这场即将在线上举行的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到底特别在哪里,意义何在?它将如何影响人类“开会”的历史?


以下是7位学者的点评。





段永朝

苇草智库创始人、原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

“学会对话,特别是跨文化、跨语际、跨区域、跨年龄和跨阶层的对话,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壮举。”


今年年初,联合国秘书长宣布了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全球对话”的活动倡议。这一将贯穿全年的“全球对话”,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又多了一份特别的寓意。


75年前,中、美、英、法、俄等国代表发起并签署《联合国宪章》,标志一个超越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也标志着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己任的国际组织,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独特力量。


然而,75年的战后全球并不平静,75年的历史发展也并不顺风顺水。发展不均衡、区域战乱、天灾人祸,依然是这个星球的组成部分。特别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同时整个世界也日益变得复杂、脆弱。


从联合国成立之初,全球不足25亿人,到今天超过75亿,整个地球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人类发展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时刻面临如此多的灾难、动荡和发展压力。


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文化冲突,以及人类自身的挑战,所有一切都隐约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由不同族群、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地域文明组成的这个星球,在经历数千年文明之后,如何重新看待彼此、重新认知自我、重新学会对话?


我觉得这是今年这个特殊背景下,联合国75周年开启全球对话的意义所在。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刚才听闻腾讯作为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75周年全球对话提供支持。我认为有两点寓意:


其一,今日之世界已经是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全球75亿人中有超过45亿人处于在线状态,人类的日常活动从来没有如此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其二,学会对话,特别是跨文化、跨语际、跨区域、跨年龄和跨阶层对话,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壮举。可以预期的是,这一全球对话将在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守护家园的进程中,展现更多人性的光辉,也将会伫立起一座座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丰碑。这是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脚注。


顺便说一下,经历中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中国互联网平台,经历千百万家庭、工厂和机构线上课堂、在线会议考验的腾讯会议,一定会为联合国75周年全球对话增添炫美的一笔。




段伟文

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基于技术的在线界面之类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空间。这样一种创新需求既是技术性的也是社会性的,为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结合带来了空前的契机。”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虚拟的在线讨论和思想交流就一直存在,如BBS之类的网络论坛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思想交流方式曾经流行一时,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为虚拟交流提供了各种愿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通信带宽的大幅度提升,视频会议在技术上应该已经成熟,但一直没有像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的开拓者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主流的交互方式。这次疫情爆发,作为一种强大的客观因素使得视频会议的应用提速。对此,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思考:


其一,视频会议等在线交流方式将使想法流的重构成为普遍的社会化技术需求。


我想说的是,随着相关应用的发展,在线会议与网络课堂之类非面对面的界面化的交流方式的意义将进一步呈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交流方式正在成为人们交流思想和沟通想法的基本形式。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线上会议以及非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意义,我们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在通过数字技术重构社会和每个人思想沟通系统,与人流和物流相对应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法流。


这里所说的想法流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而是像我们说的人流和物流那样,都是以技术的基础设施为条件的,就像人流对应着现代交通系统和社会与城市基础设施,物流对应着从货运系统到快递公司等一系列技术构成一样,所谓的想法流就是建立在视频会议等数字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社会基础设施。


在人流受阻的情况下,从人们交换思想和交换想法这一需求来看,基于技术的在线界面之类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空间。这样一种创新需求既是技术性的也是社会性的,为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结合带来了空前的契机。


如果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体的创新者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探寻、增进和激发想法流的工具与平台,就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城市、企业和个人具有更多激发思想、增进交流的途径,帮助人们通过各种思想和想法的生成器与加速器找到建设性的行动方案。


其次,视频会议等在线交流方式应该看到因为不能亲临其境而带来的缺陷,应该从技术上和实施环节寻求创新,加以弥补。


比如说,在线课堂上无法直接实现眼对眼的这样一种真切的交流。同时,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往往与身体语言相关联,这是在人的内心深处对信任的直觉与身体的安全感相关,这就使得在线沟通方式中的所形成信任氛围相对较弱。


反而言之,如果这次疫情爆发给视频会议等在线沟通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契机,那么可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通过技术的组合与创新,补上在线交流方式的不足,如通过与虚拟现实技术、量化自我技术等方面的重组等,使这种技术化的交互界面在思想交流和知识传播方面更加有效。




马旗戟

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这是一个堪称伟大的‘小事件’。”


今天,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宣布:和腾讯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看到这条消息,我的感情很复杂。

恐怕谁都想不到,联合国与它所服务的全球各国人民的第一次“face to face”居然是在如此时点上出现。此前技术的进步,使用的便利,都没有催生出今天的新闻,却恰恰在疫情覆盖全球之际,联合国与全球人的见面如约而至。

那么我们是否在心理和行动层面已经准备好了这个场景的出现?可能还没有。全球的数字贸易、零售、资讯和娱乐,已经不少年了,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体化,但数字时空中进行全球人类的讨论、互动和表达并达成最后共识,这应当是第一次,具有文明史的标志象征意义,值得纪念。

利用这样的时空、平台、工具,全球的人、组织、机构,可以获得协商、协同、协作,在共识基础上落实行动,获得反馈,进行修正,从而推动下一步行动。在这里,不同阶层、族群、地域和宗教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交流,包括那些以往难以触及或不愿对社会议题表达的群体,如年轻人、偏远地区人口或者被偏见歧视疏远的人们。

联合国的角色定位和特点决定了这是一场全人类通过数字化实施合作协商的大测试,大演练和大考验,它可能不仅影响着当下对全球合作防疫主题的行动选择,它也必然对疫后时代的全球治理机制产生示范效应与深远影响,甚至最终影响到联合国这一组织的未来。

这个合作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安全保障和可用性,需要强大的平台组织、协调和规划能力,腾讯可以获得联合国组织的肯定,我们应该高兴,它是中国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中国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成功向全世界的展示,也是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的骄傲——责任重大,腾讯一定要做好。

一句话:这是一个堪称伟大的“小事件”,让我们一起迎接它,赞美人类和他的创造力。



朱恒源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科技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口号,而是越走越近的现实。”


这几天一直在用各种会议和交流软件开会,讨论、授课和指导学生论文,甚至在网上开始云答辩。一些原来以为只有面对面才能做的工作,在全民抗疫的时候,被迫上云,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卷入了数字生活。尽管如此,鹅厂和联合国合作的消息,还是很令人震惊。

第一是活动涉及的人数估计是数以万计。这样级别的会议,由一个技术体系支持,放到云上开,是划时代的。作为管理学者,我们每年都要去开AOM(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国际会议,每年组办方在选择会议地点时都要绞尽脑汁,到处找能接纳一万多来自全球的学者开会、住宿的城市。如果将来这样的会议都可以在网上云开会,而且能达到以往面对面开会的效果,这省下了我等舟车劳顿不说,也省了单位机票酒店等一大笔开销呢。

另外,联合国的会议,来自许多国家,官方语言就六种,如果再加上不同的口音,就更加多样了。这样的会议,如果能通过人工智能的翻译工具,让人们能实时交流,并且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激荡人类的共同智慧,这对于人类,也将是划时代的。科技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口号,而是越走越近的现实。


刘兴亮

知名互联网学者、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亮三点”创始人

“联合国会议和我用同款工具。

受疫情影响,联合国75周年的几千场会议将搬到线上召开。敲重点了啊,联合国的会议,将在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上开了。我来亮三点:

左一点:联合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对话,将在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下进行,这是个历史性的事件;右一点:联合国还用腾讯全渠道发起一份调查问卷,腾讯全渠道包括你能想到的微信、QQ以及海外玩家众多的腾讯游戏,问到了2045年的时候,也就是联合国100周年的时候,你期待看到什么变化?我期待那时候所有的会议都在线上召开,用的都是中国的技术;下一点:我以后可以吹牛了,联合国开会跟我用的是同样的工具,同样的产品。有没有旁听联合国会议的感觉?


刘永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伸展着交往行为的不同向度。”

线上会议是虚拟交往的典型形式,特别是会议各方在网上没有任何实际交往的情形下,更是彰显其非直观性或虚拟性。对人类而言,直观是和对象直接展现时给心灵全部刺激联系在一起的,不能简单地用看、听、嗅、尝、触等感觉代替。因此,线上会议与真实会议终究是有差别的,它以与会者想象力为基础,其功能发挥与主体心理沉浸的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

网上授课时,我常常感到孤独。言说行为是一种需要强化的行为,也就是说,不断的环境响应才能刺激、调整和筛选言说的所有细节。如果刺激-反馈减弱,一是可能某些相倚性灭失,二是可能导致不断的补偿。如果沉浸不足(这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线上会议总会伴随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因此,在线的结果是会议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但数量上的叠加是不能将线上会议等效于现实会议的。这不是说后者永远优于前者,而是说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伸展着交往行为的不同向度。


陈雪频

智慧云创始合伙人 

“一旦开始习惯这种沟通方式便不会停止。”


从G20领导人第一次开视频会议,到联合国用腾讯会议和企业微信来开会,我能看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疫情加速了企业、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数字化,这次国际组织大量使用数字化会议和协同平台看上去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一旦他们开始习惯这种沟通方式,这个趋势在疫情结束后也不会停止。而在我的印象中,这可能是联合国第一次使用中国的社交平台,这也说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数字化方面全球领先。 





聊天时间


你如何看待联合国和腾讯的这次合作?

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互动。





往期回顾 



喜欢本文?快点个“在看”支持一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